骨氣雖已過了立秋,但在南京,仍然是盛夏的風景。8月13日,在這個非常熱絡的日子里,我從溫州前去南京,餐與加入在南京藏書樓舉辦的“譯界夫妻 一代風華——趙瑞蕻楊苡專躲室揭牌典禮”。典禮現場,我想起78年前的1946年,趙瑞蕻師長教師一家隨中心年夜學從重慶遷至南京,從此假寓南京。
帶著實際題目唸書 走進社會與大眾的生涯
趙瑞蕻師長教師在南京生涯、任務了53年,但他不忘故鄉溫州,屢次回故鄉講學講課、訪親會友、欣賞風景,其情其景,可謂是童心未泯情常在,別夢依稀甌水間。
趙瑞蕻誕生在溫州老城區一個商人家庭。父親趙承孝做茶葉生意起身,克勤克儉,后來成為一家茶行的司理,日常平凡讀一些古書,寫得一手好字;母親林繁是家庭婦女,識字未幾,卻愛好古詩詞;家里兩個哥哥和三個姐姐,都遭到傑出的舊式教導,喜好文學。在這種家風感染下,趙瑞蕻小大年紀就奮發唸書,接觸文學藝術,進修英文。
1929年夏日,早慧的趙瑞蕻以優良成就結業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前身)從屬小學(別名模范小學),并被保送到第十中學初中部唸書。初中部校舍在溫州老城區積谷山西麓的春草池之畔,教導舉措措施和師資氣力都不弱,教國文的教員就是后來成為有名戲曲專家的王季思師長教師。
那時的提高先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同心專心只讀圣賢書”,他們帶著實際的題目唸書,并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與大眾的生涯,走進五花八門的年夜千世界。
好山川、好游玩的趙瑞蕻在課余時光常常約上同窗往城里的東公廨、竇婦橋、落霞潭、九山湖、松臺山等地循跡訪勝。他們酷愛溫州山川,也從山川之戀達到詩歌之戀。但同時,東公廨一帶浩繁衣冠楚楚的江北逃荒人、竇婦橋兩岸很多在婚姻桎梏里的芳華男子、落霞潭邊一個個與他們同齡的小乞丐、九山湖上那些頭戴白帽坐著木船的修女們、松臺山腳下一批批被公民黨屠戮的反動者,更是讓他們的心坎極端憂傷和氣憤。
1932年炎天,17歲的趙瑞蕻考進第十中學高中部,這里的很多教員加倍開通愛國,具有激烈的反帝反封建精力。語文教員陳逸人宣傳迷信平易近主,倡導口語文,決計把反動薪火傳遞給先生;汗青教員吳文祺對先生停止汗青唯心主義、經濟學基本等教導;英文教員夏翼天講授生東方文論和法國文學,給先生講法國小說《紅與黑》的故事。
那段時光,趙瑞蕻豪情滿懷地寫下了《雷雨》和《爝火獻辭》,是他現存最早的兩首詩歌。
法國名著《紅與黑》 他在中學唸書時就留有印象
1933年新年剛過,趙瑞蕻和校表裡幾位先生在吳文祺的率領下,開辦了宣傳反動的雜志《前路》,但僅出書兩期就惹起了公民黨縣黨部的不滿,自願復刊。趙瑞蕻怙恃趁著夜色把未刊行的四百本雜志燒毀在鑊灶間。
那年5月,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更名浙江省立溫州中學,趙瑞蕻與同班6名同窗在吳文祺的領導下,倡議成立野火唸書會,組織同窗進修、研究新文明,否決舊禮教,展開抗日救亡任務。那年秋,趙瑞蕻被黌舍推薦為先生自治會學術股長,主編綜合性校刊《今天》創刊號,趙瑞蕻翻譯了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短篇小說《星的夢》,這是他最早的翻譯作品。
1935年,趙瑞蕻高中結業,考進上海一所私立年夜學——年夜夏年夜學,讀中文系。在上海,他的愛國熱忱更是低落,頻仍餐與加入反動運動。那年下半年,趙瑞蕻與同窗機密出書刊物《中國青年行進》,還送給魯迅師長教師兩期,當面就教于他。次年夏,趙瑞蕻轉進山東年夜學外文系,他以濃重的愛好進修英文和法文,吸取西學文明的新風與銳氣。
1937年“七七事情”迸發,抗日狼煙燃遍年夜江南北。趙瑞蕻接到溫州黨組織來信,請求他回故鄉餐與加入抗日救亡任務。他到溫州后,與吳家教文祺、胡景瑊、馬驊、唐湜等提高青年會合,約定組建永嘉(溫州)青年戰時辦事團(簡稱戰青團)。在黨的引導下,戰青團于昔時8月21日成立,先后編纂出書了《救亡小叢書》《戰時報》《生線》《游擊》等多種刊物,以各類情勢號令寬大青年先生連合起來抗日救國。
1937年10月底,趙瑞蕻得知北京、清華、南開三所年夜學遷到長沙后結合構成長沙姑且年夜學(簡稱臨年夜)的新聞,便又背起行囊,與兩個同親同窗從溫州沿甌江上溯達到麗水,前去長沙。經鑒別測試轉進臨年夜文學院外文系二年級唸書。但日寇南侵,長沙并不服靜,太平盛世,1938年除夕后,臨年夜受命西遷昆明,并組開國立東北結合年夜學。
東北聯年夜(包含之前的臨年夜)匯集了中國一大量最優良的常識分子,趙瑞蕻也有幸獲得很多有名傳授的教導和關懷。讓他最難忘的是言行穩妥爽利的朱自清師長教師,朱師長教師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教過書,得知趙瑞蕻是溫州人時,訊問了很多關于溫州的情形,后來與他屢次談到籀園(溫州舊藏書樓)和溫州仙巖梅雨潭。
1940年盛夏,趙瑞蕻從東北聯年夜結業,先在美籍傳授溫德掌管的基礎英語學會任職,而后在昆明南菁中學高中部教英語,開端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講授生活。那年8月13日,趙瑞蕻和楊苡在滇池岸邊的景致勝景區年夜不雅樓成婚。
1941年,趙瑞蕻、楊苡佳耦先后離別了昆明,前去重慶。趙瑞蕻經東北聯年夜外文系教員柳無忌師長教師推舉,熟悉了時任中心年夜學外文系主任范存忠師長教師,在范存忠的設定下,到中心年夜學柏溪分校,在外語系教英文。講授之外,他創作了不少古代詩,如《阿虹的詩》《金色的橙子》等,并翻譯法國小說家司湯達的名著《紅與黑》。關于《紅與黑》,趙瑞蕻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唸書時就聽教員講過,留有印象。
在百年溫州文學史上,他是不克不及被漏掉的
新中國成立后,在南京謹小慎微寫作和講授的趙瑞蕻屢次回回故鄉溫州講學,與溫州的先生零間隔接觸,讓溫州學子喜出看外。我的面前,還不時顯現趙瑞蕻師長教師在1989年一個秋天的午后給我們講座的場景。
那年10月13日,趙瑞蕻師長教師離開我就讀的溫州市第十五中學講座,慕名聽講座的師生太多,教員把原打算在門路教室的講座地址改到年夜操場上。趙瑞蕻師長教師已是年逾古稀的白叟了,卻身體挺立,聲響響亮,思緒靈敏。他說:“人的平生,中學階段起著決議性感化,所以,同窗們心中要躲著一個問號,就是詰問性命的意義。為了這個‘問號’,教員當真教誨,同窗勤懇進修,從講堂到藏書樓,到一切課外運動,往清楚社會、深刻生涯、不竭實行……”
講座后,趙瑞蕻師長教師與黌舍幾個寫講座場地作尖子座談,他又說:“內陸需求幾多人才,幾多常識分子,幾多有著高尚奮斗目的的后代子孫,就可以看出文明教導、特殊是中先生教導的艱難義務了。”我凝聽著他的每一句話語,也一向細心端家教詳著他,他仍然堅持著年青的心態,與我們聊關于芳華的年夜課題。他回南京后不久,還為我主編的校刊《龍騰》寄來題詞。
這些年,我對近一百年來的溫州文學事務和溫籍作家停止回想和梳理。我細讀了趙瑞蕻師長教師的很多作品,對他的人生經過的事況也賜與特殊的追蹤關心。在小樹屋百年溫州文學史上,趙瑞蕻師長教師是不克不及被漏掉的。他終生鐘情于詩歌創作,努力于翻譯工作,在比擬文學範疇有著高深的成就。可以說,趙瑞蕻師長教師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位置是客不雅存在的,是溫州文學史上一位主要的作家。
(本文作者曹凌云,溫州市文聯黨構成員、秘書長,《溫州文學》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副會長)
搶先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