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百十載園林書噴鼻潤蘇圖–找九宮格私密空間文史–中國作家網

園林與書噴鼻,歷來都是互為婚配的高雅氣氛。尤其是在江南園林中表現得更為詳細和顯明,就連公共藏書樓都是脫胎于古典園林,從而一個步驟步從私躲走向大眾瀏覽。姑蘇藏書樓即是如許一個盡佳的范例。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與可園風景相伴相隨,此后幾經遷址,到拙政園、至公園,再到天噴鼻小筑,一向到明天的古代建筑,又與四周的文徵明園、孫武園成績“兩姓之好”,還設置了專門專題的分館,如文徵明分館。

不知不覺中,這座陳舊的藏書樓走過了110年崢嶸歲月,蘇州幾代人受害此中,更有不少全國的讀者伴著林泉的意蘊,安然吸取古籍經卷的精力氣力。在其迎來110歲誕辰之際,一場名為“百十書噴鼻 瀏覽地獄——姑蘇藏書樓建館一百一十周年文獻展”(展覽至2024年12月15日),也在天噴鼻小筑旁樓舉辦,展覽既表現藏書樓的變遷,也有宋元可貴古籍,以及多種字畫、拓片和老照片展現,讀者不雅展的同時,還能感觸感染到天噴鼻小筑的典雅之美。

1922年冬,吳縣藏書樓年夜樓落成。建筑被毀于抗日時代。該館后被合并于姑蘇藏書樓。

上世紀50年月姑蘇藏書樓活動圖書車

報告室內景

可園:梅花護書鐵骨紅

姑蘇藏書樓的年紀可以追溯到1914年。晚清之際,江南文明改革,公共藏書樓的概念便應運而生。這座可園底本與滄浪亭連為一體,在北宋時附屬年夜佳人蘇舜欽,南宋時則回于韓世忠、梁紅玉隱居之所。自明至清,園名多有更迭,直至成為正誼書院學古堂,培育舊式學子,并建立藏書樓(“江蘇省立第二藏書樓”)。藏書樓不只面向外部學子,同時向社會開放,該館自己躲書較豐,又接收了“江蘇官書局”(“官書印行所”),同時增添了閱報室、兒童閱覽室。所躲圖書多達八萬多卷。

可園不年夜,該園獨佔的“鐵骨紅”古梅,別名胭脂紅,傳為江蘇布政使黃彭年辦學古堂時手植,被周瘦鵑評為“江南第一枝”,姑蘇市曾為它辦過梅展,其間邵元沖張默君佳耦、何噴鼻凝、湯國梨等都曾特地來賞梅。此次文獻展上就有蔣吟秋、葉恭綽一起配合的《蒼栝紅梅圖卷》,字畫俱佳。

可園圖書館名曰“博約堂”,寄意廣肄業問,固守禮制。在抗戰時代,日軍很快占領姑蘇,姑蘇可園躲書一度遭受嚴重危機。時任藏書樓長蔣吟秋率浩繁人員一同轉移可貴古籍合計四十八箱、1600余種、兩萬多卷,涵蓋宋元明刻本、清代精刻本、舊手本與底稿。這批古籍出城后,輾轉到了太湖東山、西山,分躲黌舍和寺廟,甚至前提較好的人家。這批從可園轉移出往的躲書在抗個人空間克服利后得以物歸原主,并無一冊遺掉。

戰后盡管財力匱乏,但蔣吟秋依然謹小慎微持續護書工作,并有護書詩句:“洞庭煙波完璧回,琳瑯珍秘卷重開。承前啟后千秋業,同賞芳菲詠鐵梅。”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2月,固然戰事陰云密布,但位于可園的藏書樓仍是舉辦了盛大的“吳中文獻博覽會”,原定展期7天,終極延展到10天。參展的單元涵蓋了北京、南京、杭州、鎮江、上海等輿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小我加入我的最愛名家,可以說是姑蘇藏書樓汗青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文明事務。

拙政園:衡山紫藤見證躲書史

姑蘇藏書樓曾在拙政園里辦公,並且一呆就是七年,這生怕是良多讀者沒有想到的工作。依據姑蘇藏書樓的展覽先容,1951年11月,奉蘇南行署之令,藏書樓從可園搬家到拙政園(即明天的園林博物館)。直到1958年3月,藏書樓才從拙政園遷到姑蘇公園路。

拙政園為明代所建古典園林,隱退官員王獻臣出資建築,并約請文徵明介入design,文徵明留有《拙政園三十一景圖》,有些景不雅稱號至今仍保存。值得一提的是,王獻臣也是蘇州躲書名家,在拙政園中營建有“臨頓書樓”、“虞性堂”,而該園歷經三十多位主人,此中一位主人還將其改名為“書園”,更是把園林躲書文明施展到極致。

在拙政園東北角還有一處文徵明手植紫藤景不雅。從姑蘇藏書樓那時的design圖紙可見,這處紫藤花景不雅就在藏書樓閱覽室旁,且正處于那時的年夜門右側,可以說見證了姑蘇藏書樓在這里的七年。

從那時的計劃圖紙上看,藏書樓所用衡宇算計35間,design有閱覽室、書庫、兒童閱覽室、印刷間、宿舍、辦公室等。可是在計劃應用方面,也裸露出了一些題目,如書庫不克不及集中、衡宇前提受限、部分之間彼此聯絡接觸未便等。也能夠由於各種題目,使得藏書樓后來決議搬家。與此同時,姑蘇文物治理部分對于古典園林的維護認識增添,需求補葺教學和復原一些園林景不雅,是以,藏書樓從這座年夜型園林撤出實屬必定。

可是在這七年之中,無論是藏書樓治理職員,仍是浩繁讀者,信任他們在與書為伴的同時,也在享用著園林文明的陶冶,從而在瀏覽中感觸感染美妙的周遭的狀況。這座園林里的一花一木,也見證愛書之人的來交往往,以及豐盛躲書安居林泉的大雅過往。

公園路:吳縣藏書樓并進姑蘇

姑蘇公園路38號有一幢平易近國別墅,它曾是姑蘇市藏書樓的地點。現存二棟二層中西式建筑,占地約2100平方米,建筑南向,主樓坐東朝西,青瓦坡頂四落水,面闊三間,明間前出半圓形庭廊,立羅馬柱,立面裝潢較精致,西樓坐北朝南,面闊五間,中心廣大,兩樓以過街樓相連。樓南有天井,水池、古樹、曲廊尚存。

這一建筑最早為私人花圃室第,抗戰時姑蘇淪陷,衡宇被日軍占用。1958年為姑蘇藏書樓應用。現在這幢花圃式別墅掩映在森林古木之中,中西合璧的建筑作風依稀可見。

在公園路不遠處的姑蘇公園,也與姑蘇藏書樓工作有著極端慎密的聯絡接觸。它原為年齡吳子城遺址,1920年,旅滬巨商奚萼銘慨捐5萬銀元,由上海公董局法國園藝家若索姆計劃design,在公園中部荷池南開工興修一座城堡式兩層、四面鐘樓的藏書樓,定名為“吳縣藏書樓”。這家藏書樓主樓為三層,頂層四面是年夜自叫鐘,總面積約有3700多平方米,建成后館內可躲書五十萬冊,并能包容五百人閱覽。聽說,日方曾以為該館存有不少抗日材料,是以在1937年對這家藏書樓停止了轟炸。據史料顯示,1953年6月,姑蘇藏書樓正式命名,并在同年8月合并了本來的吳縣藏書樓。

從天噴鼻小筑到文徵明園舞蹈教室

位于姑蘇國民路上的天噴鼻小筑,固然占地不外兩千多平方米,但倒是全國文物維護單元。

這座小園子為上海銀號老板、吳縣洞庭東山席家后人斥資所建,一度被汪偽省長李士群占為第宅,繼而回汪偽師長徐樸誠。這是一處中西合璧式花圃別墅,分室第和園林兩部門。

現存主體建筑呈“回”字形格式,有鴛鴦廳、主樓和工具兩配房。各樓間隙以湖石叢竹裝點,富有賭氣,空中展筑花街。重要園林在主樓東側,園中堆土疊石為山,砌石階小徑,山上建有六角涼亭,古木郁蔥。園中有水池、湖石、花徑和長長的亭廊,常有藏書樓讀者在此擁書自讀。2001年被辟為姑蘇藏書樓古籍部,園林向北可以縱貫古代化的姑蘇藏書樓年夜樓。

而在姑蘇藏書樓天噴鼻小筑《姑蘇歷代名人字畫廊》中,則有古今名賢的書法和繪畫碑刻展現。此中有一幅家教較長的書法《完書記》(1946年作)碑刻,記載的是姑蘇藏書樓人員昔時冒著性命風險維護國寶古籍的經過的事況。此次特展也能看到《完書記》的碑拓作品。

2019年12月,跟著姑蘇藏書樓北館的建成和投進應用,姑蘇“雙主館”格式至此呈現,姑蘇藏書樓北館位于汗青長久的相城區元和塘畔,館內設置了年夜型公共瀏覽空間、少兒館、design館、姑蘇文學館、古籍閱覽室等效能場合,可以或許多方位知足各類人群的文明需求。

姑蘇藏書樓的新主館雖說闊別了蘇州城區,但卻并沒有闊別園林之境,從該館步行至文徵明留念園和墓園只需十幾分鐘,搭車則只需五六分鐘。

作為江南一代文宗,文徵明的詩字畫備受后人推重。他的墓園也是修得頗為典雅。全部墓園坐東朝西,後面有一方照池,照池后有一座青石牌樓。墓園中有石獸、石人,體形高峻,外型活潑。古木參天,花卉翠綠,全部氣氛清幽而古樸。

繚繞這一墓園所建造的姑蘇藏書樓文徵明主題分館現躲有古籍、文獻1000余冊,包含汗青、文學、藝術、建筑等種別,此中以線裝書為其特點,還連續彌補了文徵明及“吳門畫派”相干文獻。文徵明留念園核心的圓形花壇直連文徵明墳場,墓道長28.5米,像一支羊毫,牌樓則像一個筆架,後面一方照池像一個硯臺,表現出文人對文明的終生尋求。

更為獨具匠心的design是園內的文藤園,每當春夏之交,紫藤花開,落英絢麗,使人想到藏書樓內的文徵明手植紫藤地點的拙政園景不雅。與此連為一體的孫武文明園,更是將一代武圣的出書文明展現出來。應當說,姑蘇園林文明與瀏覽運動,一直相反相成,一同貢獻給愛書的讀者們。

分類:未分類

搶先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