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火花’,我已努力熄滅過。現在,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法,翩然回往。”這是作家瓊瑤最后的創作,她以此離別86歲的人生。瓊瑤在自傳《我的故事:雪與火交錯的人生》中寫道:“很少有人能在有生之年,寫出六十五本書,十五部片子腳本,二十五部電視腳本(共有一千多集。每集腳本大要是一萬三千字瑜伽教室,雖有助理輔助,但年夜部門依然出自我手。算算我寫了幾多字)。”
瓊瑤創作持久不被主流承認,甚至被批為“瓊瑤公害”。李敖說:“以她脆弱的心靈、混沌不清的思惟、老得失落盡年夜牙的不雅念,借她的一本又一本的小說,哭哭啼啼地把我們年青的一代人帶進一個恐怖的惡夢。”“瓊瑤應當走出她的小世界,改過自新,從頭盡力往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據學者宋姍鉤沉,直到1978年,評論界才初次公平評價瓊瑤小說,即曾心儀的《試評瓊瑤的〈月昏黃,鳥昏黃〉》。
在通俗讀者群中,瓊瑤擁有宏大影響力。據不完整統計,瓊瑤小說總銷量超3000萬冊,影視劇捧紅100多位明星,被幾代人奉為“言情教主”。
少有人留意到,瓊瑤與北京關系親密:她的怙恃在北京相戀、成婚;1988年瓊瑤初次回年夜陸投親,首站即是北京;1997年,電視劇《還珠格格》在北京開拍,第二部重要內景地設在昌平的老北京微縮景園……本文重要根據瓊瑤的《我的故事》《不曾掉落的日子》《剪不竭的鄉愁》三書,從中可見瓊瑤對北京城的真情實感。
名字為留念“兩吉女中”
瓊瑤的父親名陳致平,本籍湖南衡陽,生于南京,長于北京;母親名袁行恕,本籍江蘇武進,生于北京,長于北京。北京是他們的“第二家鄉”。
陳致平的父親(即瓊瑤的爺爺)名陳墨西,曾留學japan(日本),跟隨孫中山,餐與加入了北伐戰鬥,是公民黨元老,暮年退居鄉里。他在故鄉本有夫人,后在南京再娶,未告訴婚史,瓊瑤記:“直到祖父要帶祖母回故鄉時,祖母才赫然發明,本身不是原配,祖母一怒之下,謝絕跟祖父回家,竟帶著我父親和伯父,往北京假寓了。”
陳致平從輔仁年夜學結業后,在“兩吉女中”任教,瓊瑤的母親正在此唸書,相差7歲的二人發生“師生戀”。
袁行恕出自豪家族,父親袁勵衡是路況銀行首任行長。
“兩吉女中”是私立黌舍,前身是曾任北洋當局總理熊希齡辦的“兩級女中”,1931年更名“兩吉女中”。作家王景山鉤沉,其校址在“后門外東皇城根”,那時老北京風行一句鄙諺:“貝滿(貝滿女中,北京166中學前身)的褲子兩吉的頭,翊教(北平翊教男子中學,陳垣創建)的男子最風騷。”
“七七事情”后,陳致平與袁行恕遷到四川成都。1938年4月,瓊瑤與孿生弟弟誕生,瓊瑤本名陳喆,即留念“兩吉女中”。
瓊瑤4歲時,怙恃帶三個孩子回湖南老家。一是成都物價飛漲,父親在光華年夜學附中當訓導主任,又在光華年夜學兼課,還在華西年夜學(今四川年夜學華中醫學中間)附中教書,好幾份薪水,仍難保持全家生涯;二是陳墨西年紀已高,惦念孫輩。
瓊瑤的怙恃以為,“戰鬥盡不會打到湖南”。
顛沛的經過的事況塑造了她
1944年,日寇進進湖南,瓊瑤一家隨鄉平易近逃進山溝。日寇找到了他們,一名農夫被擊中,瓊瑤“第一次看到鮮血從一個活生生的人體里流出來”。
日寇想擄走瓊瑤的母親,父親和爺爺對抗,均被日寇的木棒擊倒,三個孩子放聲年夜哭,哭聲似乎讓一名戴眼鏡的japan(日本)軍官動了憐憫之心,指著瓊瑤的孿生弟弟,問瓊瑤母親:“他幾歲?”得知才4歲,軍官說:“我兒子和他一樣年夜。”終極,他放過瓊瑤一家。
不久,另一批日寇到鄉下搶掠,瓊瑤一家與表叔一家躲在柴房中,日寇就在門外,表叔剛誕生的嬰兒忽然年夜哭,情急之下,表叔預計勒逝世孩子,表嫂拼命掠奪,“孩子哭叫,年夜人吵鬧,表嫂狂喊,表叔咆哮”,竟沒被日寇發明。
瓊瑤的怙恃將年老的爺爺留在老家,全家隨難平易近往廣西,預備經貴州回四川。路上艱難異常,瓊瑤的兩個弟弟又走散了,母親說:“與其沒莊嚴地逝世在japan(日本)人手里,不若有莊嚴地逝世在本身手里。”
父親決議和母親一路投河,母親問瓊瑤:“你要不要跟爸爸母親一路逝世?”瓊瑤答覆道:“好。”三人向河中心走往,出于天性,瓊瑤放聲年夜哭。哭聲叫醒了昏沉的母親:“不克不及逝世。我們逝世了,鳳凰(瓊瑤的奶名)怎么辦?”三人又爬上岸。
避禍中,瓊瑤一家獲得曾彪連長輔助,他文明水平不高,卻尊敬唸書人。掉散7天后,他找回瓊瑤的兩個弟弟。
這段顛沛的經過的事況塑造了瓊瑤:一是“我的國度平易近族不雅念,就是在這槍口下樹立起來的”;二是從此信任偶爾,“我雖是無神論者,卻信任‘命運’二字”。
“寫了一本書來罵怙恃”
抗克服利后,瓊瑤一家先后在重慶、上海棲身,1949年,全家往衡陽看望祖父后,經廣州,遷至臺北。生涯安寧了,瓊瑤反而真正領會到人生“優越劣敗”的殘暴。
瓊瑤童年便“自以為不是一個很美麗的孩子”,額頭有胎記,避禍中被car 甩出,鼻子落下疤痕,親朋同情地說:“必定嫁不出往了。”這讓瓊瑤深感自大。
在臺北,瓊瑤的父親在年夜學教書,成了名傳授,瓊瑤又有了一個妹妹,漂亮聰明,小弟亦成就凸起,瓊瑤卻因成就差,常被黌舍下“告訴書”,讓怙恃“蓋印”。一次,母親賭氣地說:“你要我們做怙恃的,拿你怎么辦?為什么你一點都不像你妹妹?”
瓊瑤想:“假如那時逝世了,此刻就不會這么孤單、苦楚和無助了。”她吞了一瓶安息藥,醒來時,已是一周之后。
18歲時,瓊瑤愛上了顧恤她的國文教員,他比她年夜25歲,二人幾回想分別,卻分不開。這一年,瓊瑤高考掉敗,名傳授女兒考不上年夜學,成坊間笑談。
母親得知瓊瑤的師生戀,她告到差人局、“教導部”,教員聲名狼藉,躲到小城嘉義,商定瓊瑤二十歲誕辰時在車站,等她一周。面臨母親的淚水,瓊瑤終極爽約了。
這段經過的事況凝集成《窗外》,盛行一時,卻令怙恃年夜怒。父親寫信道:“你認為大師是愛好這部‘作品’,而買這本書嗎?大師不外是要了解一下狀況你的風騷自傳罷了。”母親的來信更嚴格:“你就如許等不及地要賺錢嗎……我生你養你育你,竟換得你用這種方法來酬報——你寫了一本書來罵怙恃。”
《窗外》讓第一次婚姻淪陷
為了母親,瓊瑤又餐與加入了一次高考,仍然掉敗。為逃出感情枷鎖,瓊瑤促嫁給慶筠(假名),他是臺年夜外文系高材生,有一個文學夢,與瓊瑤愛好相投,但婚后的窮日子使二人沖突不竭。有孩子后,慶筠往當小人員,文學夢漸遠,開端仇恨瓊瑤。
《皇冠》最早向瓊瑤約稿,該雜志稿費奇低,拿不到好稿,僅平鑫濤一名編纂,任務室設在家中,僅三坪(約10平方米)。平鑫濤發明、激勵了瓊瑤,瓊瑤也報答了平鑫濤——雜志刊行量從幾千增至幾萬,成了團體公司,蓋了7層辦公樓。
《窗外》讓瓊瑤成名,也讓她的第一次婚姻淪陷。瓊瑤怙恃因《窗外》惱怒時,慶筠尚能守舊地說:“不論是誰的作品,都無法逃開人生的范圍呀。一個作者會把本身的生涯,反應到作品里往,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如許責備你,其實過分分了。”
可到后來,慶筠又妒忌瓊瑤的初戀:“連你的怙恃都不會體諒你。我怎會體諒你。”
1964年,瓊瑤與慶筠正式停止5年婚姻,這一年她出書4部長篇,即《煙雨濛濛》《六個夢》《榮幸草》《幾度落日紅》,她把舊書在母親眼前一字排開,說:“固然我一向讓你掃興,固然我沒有考上年夜學,固然我愛情成婚離婚弄得參差不齊,固然寫了一本讓你們悲傷的《窗外》……可是,我總算保持共享空間著我從小就有的夢,走上了寫作這條路。”
瓊瑤與羅敷有夫平鑫濤的情感糾葛又惹起軒然年夜波,《窗外》發布片子版時,瓊瑤的母親偷偷看了,憤而盡食,整整5天,瓊瑤屢次跪在母親眼前,懇求諒解。
北京的書攤都賣她的書
為與平鑫共享會議室濤分別,瓊瑤一度接收“湯師長教師”求婚。在《我的故事》中,瓊瑤廓清了部門現實:《窗外》之后,瓊瑤支出年夜增,沒花過平鑫濤的錢;與平鑫濤原夫人暗裡接觸,彼此懂得;平鑫濤離婚3年后,瓊瑤才與他成婚……
在瓊瑤的性情中,既有特性強、背叛、鄙夷傳統節烈不雅等古代的一面,又有極端勤懇、愛護羽毛、感情守舊等傳統的一面。以勤懇論,為了寫作,瓊瑤“沒有時光見人,沒有時光應付和玩樂”。她說:“我一向不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是‘書房里的癡人’。”
學者奚密以為,瓊瑤小說能風行年夜陸,正緣于她的性情牴觸:一方面,瓊瑤小說中有大批古典音樂、東方美術、咖啡等“洋氣”內在的事務;另一方面,說話古典,筆下人物的名字尤唯美,甚至影響了人們起名的思緒。
據學者宋姍鉤沉,1981年元月,《海峽》雜志創刊號初次將瓊瑤小說先容給年夜陸讀者。1985年至1986年,年夜陸掀起“瓊瑤熱”,北京一切路邊書攤都在賣瓊瑤的書。肖回復在《中先生瓊瑤熱》中寫道:“80%的女中先生迷上了瓊瑤。一所中學的一個初二的班里 90%的先生(包含男生、女生)迷上了瓊瑤。一個高一的班里 50%的先生讀瓊瑤的小說。她們少則讀三兩本,多則讀十幾本、二十幾本。”
年夜陸學界對“瓊瑤式戀愛”亦有批駁,但更開通、更緊張。
上世紀80年月,除了思惟束縛,還有生涯方法束縛,穿喇叭褲、留年夜鬢角、帶蛤蟆鏡等不再是忌諱,人們就能看到,瓊瑤小說除了尊敬感情、至情至性,還有家國情懷、對傳統文明的敬意。
見證瓊瑤的“富麗回身”
1988年,瓊瑤、平鑫濤初次回年夜陸投親,第一站定在北京,因“那兒是我怙恃瞭解相戀到成婚的處所,那兒是我祖母個人空間和外祖怙恃棲身及往世的處所,那兒,是我汗青講義上幾回再三重復的處所,那兒,也是我在小說中、故事中所熟讀的處所。”
在馬連良舊居聽戲;嘗仿膳風味,尤喜豌豆黃、白云卷(蕓豆卷)、小窩甲等;逛了琉璃廠;結識了李可染、韓美林、雷抒雁、史蜀君等文明名人;看了植物園的熊貓;在圓明園想起元曲中的句子;還預計夜登長城(后改成凌晨)……在北京,一位名叫盧馬的女讀者對瓊瑤說:“我的怙恃給了我性命,是你,讓我熟悉了這個世界,假如這世界上沒有你,我的性命必定是窘蹙的。”
1989年4月,瓊瑤再回北京,在頤和園里住了三天。
1997年,瓊瑤“血汗來潮,突然轉變作風”,寫出電視持續劇《還珠格格》,第二部重要內景地設在昌平的老北京微縮景園,但微縮景園根據“平易近初北京”而建,非“清朝北京”,致穿幫不竭:
永琪和小燕子、簫劍等人在陌頭賣藝,被李年夜人發明蹤影那一場,永琪身后布招牌赫然寫著斗年夜的三個字:拍照館。道具師在每條街上都掛上“萃華閣”的僱用,成果在電視劇中,北京、洛陽、南洋、無名小鎮上,都有“萃華閣”,瓊瑤只好說:“萃華閣是乾隆時代的7·11,處處有分店。”會賓樓從頭倒閉那場戲中,乾隆乘馬車前來,背后墻上有三個年夜字:銀行牌。
雖有瑕疵,《還珠格格》卻創出收視率古跡,從瓊瑤小說到瓊瑤劇的富麗回身中,北京城也是見證者。
搶先發佈留言